首播:3月31日 9:30-10:30
重播:4月7日 9:30-10:30
图书信息楼B205·黑胶唱片体验室
德彪西
《牧神午后》《夜曲》《大海》
乐队:法国国家交响乐团
指挥:让·马蒂农
阿希尔•克劳德•德彪西 Achille-Claude Debussy
《牧神午后》前奏曲
这部作品是根据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歌所创作的,诗歌描绘了单纯、多情的牧神在森林中醒来,回想起与仙女们追逐嬉戏的欢乐场景,并在半梦半醒的想象中又慵懒地睡去。德彪西通过细腻的情感与色彩丰富的作曲技法,将牧神所想象的,亦真亦虚的梦幻世界准确、精致地表达了出来,就连马拉美本人也称赞其“让自己的作品豁然生色,熠熠生辉。”《牧神午后》完成于1894年,标志着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走向成熟。
《夜曲》
《夜曲》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一部优秀作品,创作于1898-1899年。“夜曲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裁形式,而是一个总标题,其中包含三首交响音画:《云》《节日》《海妖》分别代表德彪西创作的三种题裁:大自然、民间风俗和神话幻想。
作品真切地表达了对种种印象和光彩的联想,用音乐音响进行了自由的诗意化描绘。
《大海》
交响素描《大海》是德彪西最杰出的管弦乐作品之一,创作于1903-1905年间,灵感来自于英国画家特纳、法国画家莫奈的美术作品。全曲分为三个乐章:《海上-从黎明到正午》、《浪的游戏》、《风和海的对话》,每个乐章之间有着内在联系,集中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。《大海》构思新颖,结构形式严谨,旋律层次感突出,和声与配器手法丰富细腻,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典型作品。
指挥:让·马蒂农 Jean Martinon
法国指挥家、小提琴家、作曲家,1910年生于里昂。马蒂农1947-1949年在伦敦爱乐乐团当明希的助手;1958-1960年任以色列爱乐乐团音乐指导;1967-1969年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指导;1968-1975年任法国广播乐团音乐指导。他是第一位赢得马勒奖的法国人,作有四部交响曲、歌剧、清唱剧、两部小提琴协奏曲、大提琴协奏曲等。马蒂农被认为是法国作品的指挥专家,特别是对于柏辽兹、德彪西、丹第等人的作品,他的演绎独特而精湛,堪称权威。
法国国家交响乐团 Orchestre National de L’O.R.T.F
该团成立于1934年,是法国广播电视局的一个机构,也是法国第一支常规交响乐团。最初名为国家管弦乐团;1964年改名为法国广电总局国家管弦乐团;1974年法国广电总局被裁撤,乐团因而改为法国国家交响乐团。1968年,让·马蒂农成为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指挥,他将乐团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尤以演奏法国音乐作品而享誉国际乐坛。